缔冠期刊网

《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

2022-06-08

孙金凤

摘 要:楚人与猿猴有着很深的羁绊,“猿猴”意象是《楚辞》意象群中重要的一类,作者以“猿猴”意象来渲染环境、抒发感情,借猴的皮滑以讽喻奸小,借猿的高洁以标榜贤能。春秋战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猿猴”意象的内涵以渲染环境为主,秦汉时期则被纳入“赋比兴”的修辞体系中。伴随着意向内涵的改变,出现了“猿”与“猴”的审美内涵分化,从而出现了美猿鄙猴的现象。楚文化中的猿猴崇拜痕迹从未消退,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楚辞》 猿猴意象 文学关照 源流 猿猴崇拜

一、《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流变

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动物意象,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关照,它取决于也反映着人的自身发展,从不同层面折射着人对周围世界探索的深度,折射着人对人之为人的评价和态度。而文学作品中的猿猴意象因为与人的相似性而具有了无可取代的地位。[1]依据中国古代典籍记载,猿与猴是两种物类。古人虽然凭借生活经验与仔细观察,发现了猿与猴的区别,比如猴有尾巴,有嗛(《本草纲目》),但仍然猿猴并举,因而《中华大词典》犬部得出了“中国猿与猴,无甚差别”的认识。古人对猿与猴的区别做出了直观的辨别,如《抱朴子》内篇卷三对俗云:

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变为玃,玃寿千岁。[2]

《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兽部下引《抱朴子》此言另加“千岁之猿变为老人”。玃指大母猴,即猕猴。在古代,人们对猿与猴认识实际上并不尽科学,但在文化观念中,人们还是本能地区分着猿与猴。这种模糊本能的文化区分可以在《楚辞》中找到例证。

(一)《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流变

猿,善援,早在《诗经》中就已记载,猿也由此得名。李时珍曰:“援善援引,故谓之援,俗作猿。”猿长寿,《春秋繁露》中被归入“循天之道”条[3]。猿善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断人肠”。这些都是为人所熟知的猿的特性。吴筠《玄猿赋》中较全面地体现了古人对于猿的认知,洋洋洒洒,“君子猿”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猿的形象内涵:1.具有君子之性,“君子变为猿鹤”“不践土石,超遥于万木之间。春咀其英,秋食其实,不犯稼检,深栖远处,犹有君子之性”;2.其啸清幽,“风雨齐而争吟,使幽人之思清畅,羁客之涕沽襟”;3.猿是山林之隐者,“千寻之乔木,俯万切之危娇,弄游云之乱飞,嬉落日之横照,连肪涧饮,命侣烟啸”;4.母子情深。文末还抒发了慕猿思隐之情,此文可以概括文人对猿的认识和心态,且在传统道教影响下,猿很早就有仙化的传说。

猴,《本草纲目》记载:“小而短尾者猴也。”成语“尖嘴猴腮”就是对猴子外貌的形容。与猿意象相比,猴意象承载的多是负面内涵。《诗经·雅·小雅·鱼藻之什·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此处猴与小人相等同。《毛诗陆疏广要》引《鸟兽考》云:“揉性燥而多智。”写出了猴子毛躁性诈的特点。楚文学里,《庄子》中著名的“朝三暮四”的故事便奚落了猴子贪婪愚蠢。《埠雅》:“盖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猿性静,夜啸常风月肃然。猴性动,每至林木皆振响。”柳宗元还写了一篇《憎王孙》单表此情:“恶者王孙兮善者猿。”此篇《序》详细地解释了一褒一贬的原因。

屈原笔下的猿,善援,“置援狖于棂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楚辞·哀时命》);猿啸使人悲,“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楚辞·九歌·山鬼》);居处深山洞穴,“伏匿穴处,爰何云”(《楚辞·天问》)。屈原时代的人们已经对猿猴的生活习性有了非常多的认识,并将丰富的情感赋予这种生灵,言猿猴而突显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自伤处境,自悲遭际。汉朝楚辞作家笔下也经常提到猿,言其敏捷,状其啸声,写其身居深山老林中。《楚辞》作家对猿的生理特点和生存环境有着共同的认知,于赋作中也清晰地展现出来,并被赋予了独特的抒情内涵:“玄蝯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楚辞·九叹·怨思》),玄蝯指黑猿,此处以喻材力捷敏之人;“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楚辞·九思·悼乱》),此句与下句“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既是险恶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人世艰难的比况。当然最主要的是告诉我们楚国多深山老林,有猿猴生存的理想环境。此处,猿猴与虺蛇、鸩这些毒物并在一列,皆是不善之物,看来楚国人对猿猴是心存畏惧的。

屈原时代的人们对猿猴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直观体验层面,并未过多地赋予猿猴复杂内涵,此时的猿猴意象内涵涉及:1.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2.失志不遇的忧郁心情;3.高洁超然的独清情怀;4.世无知音的凄然彷徨。到了汉代,对猿猴的认识已与屈原时代的人有所不同了,可以从汉代人对屈原时代楚辞作品的解读看出端迹。这种变化可概括为:1.猿猴形象分流,美猿鄙猴的现象出现;2.猿猴意象被赋予了较多的人文内涵,如以猴比喻奸佞小人,以其鸣叫比喻谗人弄嘴。

(二)《楚辞》中猿猴意象的影响

经过上一部分分析,可知《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具有多层审美内涵,而汉人楚辞赋作以及对《楚辞》的注解,猿猴意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并出现美猿鄙猴的分化。这一流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猿猴文化的发展轨迹。

《楚辞》中的猿猴意象亦影响了后世创作,如阮籍《猕猴赋》,刻画了一个“姿便捷而好技”“形乖殊而不纯”,又“性褊浅而干进”的猕猴形象,比喻那些竞利趋名的礼法之士,讽刺意味相当浓烈。后世猿的形象走上审美道路,出现了“啼猿”“剑猿”“心猿”“君子猿”“母子猿”“孝猿”、唐传奇中较为成熟的“情猿”以及褒贬不一的“淫猿”,无不具有动人的审美性。其中啼猿与《楚辞》联系最大,是诗性美的凝结,如唐李德裕在《白猿赋》中着力刻画猿啼,言其“感行客之消魂”;唐吴筠《玄猿赋》更是盛赞猿之灵性,其笔下之猿,俨然是自然之精灵,山川之知音。其他诗句如“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李白《长干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等,将凄凉清冷之情发挥到极致。与猿多彩的内涵相比,猴意象的审美内涵则十分简单:丑、恶,优伶化,妖化,总之一个“鄙”字便可概括其内涵。猴在诗歌中的审美地位也不高,如“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张籍《山禽》)、“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沐猴而冠不足言”(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等,鄙陋的被取笑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猴来讽刺奸佞小人的诗句亦有之,《清诗别裁集》卷十二冯勖《十二辰诗赠昆山支逸人》:“眼见猕猴画麟阁,又闻群鸡戏孤鹤”,卷二十一沈自东《孙供奉》:“殿上人为兽”,嘲讽取笑之意明矣。

二、楚文学中的猿猴崇拜痕迹

从《楚辞》文本中可知,楚人对猿猴的称呼有很多,蝯、援、狖、猴、猿、猨、又、爰。《说文》解释蝯:“善援,禺,从虫,爰。”《段注》:“部曰:‘禺,母猴属。’蝯即其属而别也。郭氏《山海经》传曰:‘蝯似猕猴而大,臂脚长,便捷,色有黑有黄,其鸣声哀。’”原始崇拜从无生物到生物,从水生到陆生,从昆虫到动物的序列,虫字旁的“蝯”字保留了昆虫崇拜的痕迹,而猿猴乃为“蝯”的后起字,可证其为十分原始的图腾。《楚辞》中记载了“蝯”字,至少说明猿猴非常早地出现在楚先民的视野中。

楚人“沐猴而冠”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何为沐猴?《埤雅》卷四“猴”记载:“猴善侯,其字从侯。《白虎通》:侯,候也。楚人谓之沐猴。旧说此兽无脾,以行消食。盖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故古者造字‘为’像母猴之形。”李时珍《本草纲目》:“按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猴好拭面如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说文》云:‘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即母猴为沐猴的讹误。爬梳《说文》中记载的猴属文字,会发现这些文字最终都归结到母猴,也即沐猴。“沐猴而冠”或本身就是楚人的一种习俗,类似于羌族祭祀时,端公会戴上猴形帽仿效猴子的一种习俗。而时人更以“沐猴”称楚人,可见楚人与猿猴的渊源之深。

除了以“沐猴”呼楚人,时人还以“伧”来称呼楚人。《酉阳杂俎·帝女子泽》记载:“帝女子泽性妒,有从婢散逐四山,无所依托。东偶狐狸,生子曰殃;南交猴,有子曰溪;北通玃猳,所育为伧。”据《玉篇》和《集韵》,“伧”是江东人对楚人和北方人的蔑称。(《世说新语》中也有)“伧”是以猴为图腾的夔部落的后代。商代中叶武丁伐夔,使夔之一部落留居豫东,另一部落南迁至川鄂交界地带。这和“伧”的内涵——楚人和中原人正好吻合。因而楚人和中原人是玃猳的后裔,即玃猳迁来北方的一支猴部落。

楚人与猿猴的密切关系在唐传奇中也有迹可循,如张读的《宣室志》中《陈岩》一篇所写的猿女候其氏便自称“楚人”,言其“先人以高尚闻于湘楚间”。这种以猿为君子的文学现象在先秦两汉许多文献中有所记载,前文已经有所阐发,《抱朴子》中的“猿鹤虫沙”也是一例。

承袭楚文化的汉朝,除却文学上的对猿猴的描写,在文化上也有所发展,如《汉书·艺文志》中就有“沐猴舞”的记载。

楚人文学中的这些关于猿猴的记载,并不能充分表明楚人有猿猴崇拜的倾向。比如《庄子》中的两则故事,“朝三暮四”见于《庄子·内篇·齐物论》,吴王射猴见于《庄子·杂篇·徐无鬼》,这两则寓言中的猴子皆深含贬讽,未见多少崇拜。因而,关于楚文学中是否有猿猴崇拜,还需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注释:

[1]秦榕:《中国猿猴意象与猴文化源流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2002年版。

[3]“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循天之道第七十七》,苏典著,镬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2002年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战国]庄周著,[晋]郭象注.庄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东汉]许慎原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湖南:岳麓书社,1997.

[3][晋]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梁]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林辰.神怪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7]侯忠义,袁行霈.中国文言小说书目[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9][日]中野美代子著,王秀文等译.《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孙金凤 江苏南通 南通大学楚辞中心 22601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