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文教学中信息伦理教育略谈

2022-06-08

卢艳

一、语文课堂渗透信息伦理教育的基础意义:保护中华传统文化

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凭借母语思想、想象、学习、工作,所以语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面,可以实现跨时空交际作用,从远古先人到子孙后代,从个人空间扩展到世界范围。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结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语文教材选用的篇目都是带有“百科”性质的各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些文章和文学作品,大都文质兼美,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是典范。语文的特殊意义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同样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

当前外国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从以前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到现在的利用培训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的所谓宗教信仰的培育;从以前的日本动画片到现在的美国大片,无不让青少年震撼并且效仿,我们的学生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却对传统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了解,甚至也失去了兴趣,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被冷落,许多大学毕业生连写作通顺文稿的能力都没有。对母语的冷淡,造成了对母语感情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不喜欢美文,甚至讨厌中国古典文学。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占领至高阵地,是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更是责任。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和文字,通过记录和板书传递信息。我们来看看孔子最初的授课方式,他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其实就有信息伦理的适当渗透,他的课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更不是纯粹记忆上的获得。孔子的很多讲学,都是通过自由式的谈话完成的,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最典型的一篇对话,孔子通过对话表达了对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观念的赞赏。筑坛讲学相当于现在的高台演讲方式,也是自由式谈话的一种,只不过主题稍为明晰而已。自由式谈话,看似随意,实则思想不断交织,碰撞,极易产生新式观点,可以极大地锻炼与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会在讨论中形成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孔子的教学思路相当开阔,踏青是教学,祭祀是教学,垂钓是教学,周游是教学,参与活动是教学,推出做官是教学,他让社会、自然这个广阔的舞台,成为学生获取良好信息的极好凭借。所以信息伦理的观念应该时时刻刻成为潜意识,储存于教师的脑海中。

今天,通过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可以在每个节日,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各个节日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家感兴趣的美食娱乐节目,让美食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样的熏陶多了,学生自然会爱上中国美食而摒弃洋快餐。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活一些,并不是都需要很多课本内容的再现,还需要教师多思考,放开手脚去探究新的教学角度和方法,而激发学生兴趣就是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就是用恰当的方法渗透信息伦理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当然,应该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保护传统文化的正常传播途径,保证传统文化的纯正传播。

二、语文课堂渗透信息伦理教育的传播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科技急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易于存取、快速处理;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给学生提供图形、影音等多种媒体的刺激,创设特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容器,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新课程倡导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主动追求知识,辨清美丑,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播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引领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也会在自觉的学习过程当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传播文化的同行者。这样的信息伦理意识的存在,就是潜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行为和品质,对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对非法窃取他人信息成果的鄙视等,明晰社会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如扬善抑恶、权利义务、契约精神等。信息伦理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行执行的,是在信息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多元化、开放式和交互式特点,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新型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我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精神上的鼓励与熏陶。

最近,我在讲授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的时候,融入了近期媒体热播的歌曲《卷珠帘》,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听这首歌曲,让学生大体上明白,这首歌之所以获得“中国好歌曲”年度总冠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优美的旋律,还在于它的歌词有古典美。为了展示歌词的文言美感,我让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歌词,同时还把刘欢改动之后的歌词跟霍尊原来创作的歌词做对比,让学生懂得赏析,刘欢之所以把“千家文,都泛黄”改为“千家文,尽泛黄”的原因,就是因为霍尊之前的歌词创作还存在有文白夹杂的毛病。这样,我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欣赏了音乐,学会了审美,更懂得了深层次地辨别中国古典文学的规范表达,他们也就具备了信息伦理的基本常识,就是要有辨别能力,还要懂得欣赏美,同时也能自觉地传承这种美。

三、语文课堂渗透信息伦理教育的深层意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教师要重视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和内容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贯彻信息伦理教育,在备课时突出德育教育目标,授课时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把情感的因素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血肉,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使信息伦理教育显得更为快捷、方便。

另外,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己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践行者,把善的文字文学传递给学生,而体现这一理念的最好途径,就是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做到“我手写我心”,给学生做榜样、做表率。我们可以在班级建立Q群、微信群,可以及时跟学生互动,这样就能够每天关注到学生在微信群里的各种言论,并且及时点评、肯定、表扬,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言论,我们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用自己的笔,给学生做出表率,我们可以不定期地在QQ空间,微信群中发布自己的文章,近期我自己发给学生看的原创文章就有《文化是民族的脊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读书是你成长的最佳方式》等等,这样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让学生既能了解老师的写作风格和水平,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写作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文章当中透露出来的审美情趣起到了正确的引领作用,学生就会摒弃网络上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端正自己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自觉弘扬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遗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接受教育的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的感化和熏陶,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素质。因此,这种教育还必须把握共性与个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特点和素质,而“个性”是指这个整体中不同层次的对象,而不是指个别的人。我们面对九零后的中学生,网络、电视、手机、QQ、微信、微博等等都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话题,而不要把手机、电脑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视这些媒体终端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给他们所欲得,我们的教育才会深入学生心田,真正适合每个学生的人生需要。

语文教学中的信息论理道德教育不同于政治教育,它的出发点应该是“文”,它的一切依据也应该是“文”,在教学中把“文”与“道”、“文”与“人”结合起来。例如讲授《致橡树》这首诗歌时,针对女生,就要引导她们学会自强、自尊、自爱、自信,引导女生通过优美的音乐伴奏,多朗诵“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加深对女性美德的认识,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平等的正确的爱情观。而对男生则可以加强责任感的教育,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有正确的理想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生活观,激发他们对人生、对未来家庭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教育以课文为纽带,紧紧联系着“道”与“人”,学生往往会欣然接受,受教而不知在受教,甚至师生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互相教育,共同提高的境界。

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古老的,同时又是崭新的,语文教学的内容、特点、任务、目的,都决定了在“文”与“道”的结合中给信息论理道德教育以突出的地位,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传统优势,使语文教学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适应未来发展与信息日益更新的需要,从根本上使语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的过程也是熏陶、渗透过程的境界。所以语文教学不仅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信息论理道德教育,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中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